道德配方
遠在世界各地對美容產品開始下達動物實驗禁令之前,我們自成立以來,一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動物實驗。
我們的“符合道德標準的採購計劃” 旨在確保供應商採用對環境負責的流程、具備安全的工作條件並尊重勞動者的權益。我們的產品原料均來自道德來源,也不在配方中使用動物源成分,如蜂蠟、蜂蜜或羊毛脂。
我們在踐行永續發展理念時,著眼於能夠對社會和環境產生最大影響的領域,以及對同事、顧客和社群最為重要的議題。我們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落實對社會的承諾,以回饋多於取用的宗旨與環境共存。
我們所有的護膚、護髮、香水、身體保養、手部保養和家居產品均已獲得國際零殘忍組織 “跳躍小兔”計劃的認可,而這項計劃正是國際公認的零殘忍黃金標準。我們堅守動物保護法的固定截止日期政策,主動監控供應商,確保我們的產品一向符合 “跳躍小兔” 的認證標準,並由第三方獨立審查道德採購機制。
若想進一步了解國際零殘忍組織以及“跳躍小兔”計劃及其認證標準,請參訪相關網站。
身為獲得認證的B型共益企業(Certified B Corporation ®),我們在社會和環境績效、透明度和當責度方面達到善盡社會責任的至高標準。這項榮譽制度是全球企業的認證,旨在營利的同時,發揮自身影響力,建立善待環境與社會責任的新型態企業 。
在成為B型共益企業的過程中,我們加入了志同道合的企業夥伴。任何一間企業都無法單獨解決環境永續性面臨的挑戰,透過彼此合作才能有效地一起克服。
Aesop 被列在善待動物組織 (PETA) 的純素及零殘忍名單中,此項國際認證是高於法律要求的零殘忍標準。我們積極檢視供應商,確保我們的產品繼續符合 PETA 的認證標準。同時,供應商也會獨立受到第三方審查。
我們為對近期獲得的成績深感自豪:
我們調整了產品包裝原料,將 89% 以上的產品塑膠瓶,從原本的 PET 材質轉換成回收再利用的rPET(Recycl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後者原料來自 97% 以上消費者的回收再利用。我們的目標是2022年提升至90%的產品使用rPET,2025年讓全塑料包材系列使用至少50%的再生材料。
同時,我們為500毫升手部清潔露和身體潔膚露推出旋蓋瓶版本,透過重複使用按壓頭,使每件產品的塑膠使用量減少12克。
自從第一次為我們的配方裝入容器時,減少浪費是我們必要的考量因素。在法律上沒有明確規範的情況下,將瓶器裝入包裝紙盒的做法,似乎是一種多餘,甚至是一種沒必要的環境傷害。
朝著循環經濟的方向發展,我們邀請墨爾本Aesop South Yarra的顧客來店內體驗補充填裝計畫。我們為顧客提供可重複使用的新玻璃瓶,在特製的灌注裝置注入配方。顧客用盡產品後,可以將包裝瓶送回,換取重新填裝的產品,而使用過的容器會在店內進行清洗消毒,重新為另一位客戶使用。
這項計畫可以幫助減少個人長期的碳足跡 -- 在不影響產品的情況下,展示對永續材質的充分利用。在未來永續規劃的一部分,這項計畫將擴展到更多的Aesop 店鋪中,讓 Aesop 走向完全再生的企業。
在台灣,我們在 2020 年響應了 Aesop 全球的洗淨回收計畫。我們開放客人攜帶玻璃瓶、塑膠瓶、鋁管至任一Aesop 店鋪,進而轉給專門回收地點以提高回收再利用的效率。目前 Aesop 全球成功減少了垃圾填埋場超過 4.5 噸的包裝材料,而台灣就佔了3噸以上。
Aesop 的店舖設計體現著我們的經營態度和目標。我們一向尋求真誠、永續的方案,持續將循環與再生原則納入我們的設計之中。
來自翻新、關閉或搬遷的商店,我們盡可能保留原有的建築立面、材料和家具,讓其重複使用以延長壽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我們致力於衡量建造店舖及營業時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我們目前正規劃永續店鋪設計在2030年前實現。
面對氣候危機,我們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努力達成價值鏈零碳排放,並且保護大自然。我們的目標是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然而,我們深知在永續發展的路上,碳中和是不夠的,因此我們的目標是實現淨零碳排放。為了實現我們的淨零目標,我們引進了進一步的減碳技術,包括可再生電力,讓2024年不再有新的Aesop商店或辦公室使用燃氣。 我們與Transform to Net Zero Initiative合作,正在製定一項氣候變化行動計劃,以確保整體營運、供應鏈和生產過程中皆實現去碳化。
我們了解員工的價值,致力建立包容和參與的文化,使所有員工都有能力作出貢獻,並獲得發展和成長。我們為支持員工而推出的全球措施包括全球育兒假政策、彈性工作政策,以及專門的健康和福祉計劃。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為所在社群提供支持,力求與價值觀相通的夥伴建立合作網絡。從微小的慷慨之舉到重大的捐贈行動,我們的承諾一向不僅限於資金支援,更傾向建立持久的合作關係並共享惠益。我們還鼓勵Aesop員工撥出 1%的時間,支持當地的慈善機構。
Aesop基金會傳承30年來回饋社群的傳統,與慈善機構合作,幫助缺乏發聲平台的人以更響亮的聲音表達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