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綻放

從異教儀式到觀星活動,從地下酒吧到昏暗的爵士俱樂部,似乎有無數儀式、活動和場所只有在夜幕下才會煥發活力。許多人有意或無意地保留著某些個人習慣,比如深夜散步放鬆身心、通過沐浴緩解壓力或是在臨睡前喝上一杯威士忌。我們在此簡單介紹三種與夜晚密不可分的活動。

清醒夢境

俗語道:“熟能生巧”。有些事情一般是在清醒的時候完成,例如提前演練如何與脾氣暴躁的岳父進行一場艱難的談話,或是練習某種複雜的舞步,抑或努力擺脫文思枯竭的狀態。不過,這些事情或許放在睡夢當中去做反而更好。 早期佛教徒曾嘗試獲得在做夢時保持清醒意識的能力,而亞里士多德(Aristotle)也在著作《論夢》(On Dreams)中描述過這個想法。在大眾文化中,清醒做夢往往與創造力聯繫在一起。但從理論角度來看,這種現象或許的確能提升創造力,清醒的夢可以清空大腦,有助於進行聯想、講述故事、抽象思考和解決問題。 人們提出過各種清醒做夢的方法,包括記錄夢境日記、定期冥想、使用演練技巧等。值得注意的是,清醒夢境當中有一小部分實際是清醒的噩夢,而2017年的論文也發現,“神經質”(一種人格特質,往往表現為喜怒無常或更易產生焦慮、沮喪和愧疚感)與頻繁清醒做夢有正相關關係。 一些支持者認為,清醒的夢是現實生活的某種試驗場,可以對討論、活動或場景進行排練:有研究表明,夢到自己練習某種常規活動或體育運動的人可以在清醒時提高這些能力。人類對清醒做夢的益處和生物學依據尚無充分了解。一項研究發現,清醒做夢者的前額皮質更大,而前額皮質會參與記憶調取、洞察、決策等高級認知功能。不過,人們認為,隨著時間和練習,任何人都能“學會”在做夢時保持清醒意識——即使天賦不夠,也不用擔心。

沐浴月光

過去,孕婦曾被建議飲用健力士的世濤啤酒,醫生曾支持吸煙,而我們也曾對紫外線輻射的危害一無所知,全身塗滿椰子油,在陽光下暴曬幾個小時。雖然如今的建議仍然是每天應當攝入適量維他命D,但我們已經認識到,連續數小時的陽光炙烤相當危險。如果您懷念過去那種躺在戶外看書或做填字遊戲的慵懶時光,不妨考慮更加安全的做法:月光浴。 “月光浴”聽起來顯然有些新紀元運動的味道,但這種做法其實由來已久,起源於印度阿育吠陀療法、異教主義等各種傳統。就連阿內絲·尼恩(Anaïs Nin)的小說《愛情屋中的間諜》(A Spy in the House of Love)的主人公也是月光浴愛好者:“薩比娜(Sabina)在16歲時開始月光浴,首先這是因為其他人都是做日光浴,其次她承認這也是因為有人告訴她日光浴很危險。” 月光浴最大的優點可能是幾乎無需準備。夏季去海灘、湖濱、河邊或池塘遊玩時,至少也要帶上防曬霜、帽子和毛巾;但月光浴不同,基本不用提前做任何計劃。許多喜愛月光浴的人建議躺在門廊、花園、院子等戶外空間,調暗或關閉人工照明。(如果您沒有合適的地點,月下漫步也是不錯的選擇:將手機留在家中,讓眼睛適應黑暗,享受夜幕下的微光。)但我們在此溫馨提醒您:最好等家裡其他人晚上出門之後再去做月光浴,或提前告訴他們你的計劃。他們如果突然看到自己的愛人、室友或朋友臉朝下躺在草地上一動不動,可能要大驚失色了。

夜間照明

自從人工照明問世以來,人類一直試圖點亮各種空間和建築。建於裝飾藝術時期的紐約克萊斯勒大樓(Chrysler Building)是最著名的夜間建築範例之一,夜間建築是指將夜幕下的視覺效果融入建築設計。早在燈泡發明之前便存在已久的建築——例如陶爾米納(Taormina)古代劇場和中國長城——以及尼亞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等自然景點如今也開始採用人工照明。人們認為,照明良好的公共空間在夜晚更加安全;在寒冷的夜晚,很少有什麼比房屋窗戶透出的金色暖光更能吸引路上的行人。

然而,最近人們開始質疑無休無止的人工照明。研究顯示,在洞穴等旅遊景點安裝的人工照明會干擾蝙蝠等小型哺乳動物。在城市中心區,光污染使美麗澄澈的夜空受到影響,許多城市甚至是建築在太空中都清晰可見。家和臥室也難以倖免,我們的手邊總是有電子設備的屏幕在閃爍。我們正在面臨災難性的氣候變化,但一座座摩天大樓卻燈火通明,這與其說是浪漫景象,不如說是毫無節制。人類畢竟按照自然界的晝夜節律生活了幾千年,為何我們現在如此迷戀24小時不間斷的光亮?我們如何才能找回黑暗?

找回黑暗並非易事,但我們在環保方面正在向可持續的照明設計轉型。世界各地的城市已經開始棄用汞蒸氣燈、熒光管等舊式路燈,轉而採用更加節能的LED燈。在家居空間中,解決之道或許在於接受晝夜交替的週期。遮光百葉窗或窗簾有助於阻擋刺眼的路燈或安保燈。眼睛本來就因為注視屏幕而疲憊不堪,與耀眼的頂燈相比,燭光或暗淡的燈光對眼睛的刺激更小。不在深夜瀏覽網頁、觀看視頻或收發電郵,而是在入睡前享受真正的安靜時光,這樣起床之後一定會感覺更加神清氣爽,大腦也不會因過度刺激而昏昏欲睡。

創意人士也在探索黑暗蘊含的潛力。2014年伊斯坦布爾設計雙年展(Istanbul Design Biennial)期間,畢業於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的建築師克利奧·卡佩耶(Clio Capeille)為“永不停歇的24小時城市”提出幾種在黑暗中使用和探索的概念建築方案,包括允許參觀者從光明無縫過渡到黑暗的水平房間,以及可以觀看周圍地形和天空的“幻想前觀測台”。卡佩耶的設計提出了對夜晚的設想,我們可以藉此重新發現所處的環境,或許還能重新調整自己的感官。

Three amber fragrance bottles nestled in layers earth-toned fabric.
Lessons from the lab
閱讀時間: 7分鐘
Lessons from the lab
閱讀時間: 3分鐘
Essay
閱讀時間: 1分鐘